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日前正式发布《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 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深圳水运交通方面,《规划》提出,坚持港口与现代航运服务业并重的发展原则,实现贸易大港向“贸易、能源、邮轮、航运”综合性强港转型升级,率先建设成为引领亚太、辐射全球、绿色低碳、智慧高效、港城融合的全球湾区核心枢纽海港。到2025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300万标箱,LNG接收规模达到1600万吨,邮轮旅客吞吐量达到60万人次。
“十四五”期间,深圳市将从建设世界一流的集装箱枢纽港、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LNG枢纽港、构建品质卓越的国际邮轮枢纽港、完善港口集疏运及联程联运体系、促进现代航运及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升港口绿色智慧化发展水平六大方面着手,打造全球湾区核心枢纽海港。
建设世界一流的集装箱枢纽港
优化拓展深圳港规划布局。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布局思路,科学统筹全市域港口资源,深化港口定位与港区功能优化调整研究,推动深圳港总体格局优化发展。重点发展盐田、南山、大铲湾港区集装箱运输功能,优化大小铲岛港区、宝安综合港区、机场福永码头群、深圳河北岸码头功能,提升大鹏港区LNG运输保障能力,加快推动小漠港区发展成为深圳港东部发展极。
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扩容升级,建设盐田港东作业区20万吨级自动化泊位,强化盐田港区后方港口配套用地管控,建成小漠国际物流港一期工程。优化西部港区用地及产业布局,启动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建设深圳港西部港区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提升西部港区大型船舶进出港能力。
高标准打造全球贸易枢纽港。加快国际中转港建设,实施多国集拼前海、盐田模式,拓展欧美-东南亚国际中转、“一带一路”中转和“驳船—大船”中转业务。创新前海枢纽港、深港组合港、湾区港口群、国际港口链“四港联动”模式。建设特色产品枢纽港,把握外贸进口商机,充分发挥深圳港市场化运作优势,吸引冻品、水果、木材等特色产品集聚深圳港。发挥深圳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优势,开拓跨境电商海运快线,拓展国内航线,提升港口贸易服务水平。
推动小漠国际物流港规划建设。坚持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及绿色生态发展理念,预留港口发展空间和条件,高水平打造小漠国际物流港。推动小漠港区规划调整,以散杂货运输起步,发展集装箱内支线和近洋航线,承接盐田港部分功能,兼顾水上客运。发展冷链物流、消费品物流、电商物流等专业物流,培育保税仓储、进口加工、商贸交易等服务功能。
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以深圳港为枢纽港,积极推动与喂给港间的联动发展,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研究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探索搭建港口物流及贸易便利化服务平台,实现港口间资源共享、信息联通,提升组合港一体化发展水平。
打造全球领先的国际LNG枢纽港
加快提升深圳港LNG服务能力。加快打造大鹏LNG走廊,提升深圳港LNG接收能力,加快推进国家管网深圳LNG应急调峰站、深圳市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库二期扩建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深圳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打造国际天然气资源对接国内市场的重要窗口和大宗能源商品人民币跨境业务结算的重要支撑平台。
构建自主可控的LNG运输体系。整合既有LNG运输资源,组建兼顾远洋进口和内贸运输的深圳本地LNG运输船队,提升海上LNG运输保障水平。抢抓船舶LNG燃料加注市场先机,采用租购并举的发展模式,加快形成服务于深圳港加注母港建设的加注船队,为LNG动力船舶提供清洁燃料。
打造亚洲东部LNG加注中心。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探索保税LNG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优化保税LNG加注业务流程,研究“先供后报”“一船多供”“边联检边搭靠”等创新举措。积极争取国家出台保税LNG加注发展相关配套政策,并进一步完善地方配套政策体系。
构建品质卓越的国际邮轮枢纽港
打造邮轮休闲服务中心。丰富邮轮旅游国际国内航线,推进深圳至东南亚国家“飞机+邮轮”业务。推进“海上看湾区”主题旅游项目,开通以蛇口邮轮母港为基地的直升机“空海游”观光航线。创新建设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建设邮轮旅游消费体验中心,引导游艇产业大众化发展。
优化邮轮出入境管理机制。提升邮轮口岸通关环境,研究开展邮轮实名制“单一窗口”建设工作,探索实现海关监管与安检“一机多屏”。开通五星旗邮轮旅客进出蛇口口岸绿色通道,争取在蛇口口岸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和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
构建多层次水上客运服务体系。完善水上客运枢纽布局,利用深圳丰富滨海旅游资源条件,构建由高速客运、邮轮旅游、休闲娱乐等组成的多层级特色水上交通服务体系,发展深惠汕东部海上航线,完善西部水上客运航线,支撑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加快推进南澳码头规划建设,研究在坝光、新大等片区规划选址海上休闲和客运码头,打通东部海上交通廊道。
完善港口集疏运及联程联运体系
提升水水中转比例。依托组合港体系,大力发展“水水中转”,逐步降低公路集疏运比例,缓解港城矛盾。完善深圳与珠三角港口群间的水路运输网络,支持深圳港口企业参与组合港码头建设,推动水路组合港间专线驳船班轮化运输。推动驳船泊位配套建设,形成大小码头结合的内支线中转体系。到2025年,深圳港水水集疏运占比提升至34%。
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按照电气化复线标准,加快推进平盐疏港铁路改扩建,提升与内陆无水港间的铁路运输能效。建设平湖南内陆港,协调东莞推进黎光内陆港规划建设,构建近距离集装箱内陆港体系。积极推动小漠港疏港铁路规划建设,有效拓展港口腹地。
提升深圳机场福永码头联程联运服务水平。推动福永码头改建方案研究,完善福永码头与机场东枢纽、T3机场航站楼等周边枢纽间的接驳系统。优化完善海陆空铁旅客联程联检流程,提高联程联运服务效率。
促进现代航运及服务业集聚发展
吸引航运要素落户深圳。聚焦“蛇口—前海—海洋新城—光明”西部海洋科技创新走廊和“盐田—大鹏—深汕”东部向海发展走廊,吸引大型航运企业总部、运营中心落户深圳,建设前海、盐田航运服务总部经济集聚区。鼓励航运经纪、航运代理、船舶管理、船员劳务等航运服务企业实现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积极培育航运保险、融资、经纪、公估、理算、资讯等现代航运服务业。
创新发展航运金融及航运法律服务。充分发挥深圳航运基金引导作用,参与全球航运市场的资源配置,提高基金资金使用效益。探索打造航运金融创新基地,拓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融资租赁等业务。积极培育专业服务于航运业务的海事律师事务所,进一步扩大深圳既有海事仲裁机构的影响力。
提升航运开放水平。推进“中国前海”船籍港制度改革,实施与国际接轨的船舶登记管理制度,完善国际船舶登记相关营运、税收、金融、航运服务等配套制度。鼓励船舶在深圳注册及挂旗,逐步放开船舶法定检验、入级检验业务,吸引国际知名船级社在深圳开展业务。到2025年,深圳国际登记船舶数量显著增加,服务国际船舶的能力显著增强,国际航运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建设航运人才培育和高端智库集聚中心。加快推进航运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借鉴国内外航运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航运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深圳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航运专业,促进航运人才培训产业发展,为深圳乃至国际航运市场输送船员和高端航运人才。加快引进高水平国际航运服务业务团队,推进国际海事可持续发展中心等高端智库落户前海,支撑高端航运服务聚集发展。
提升港口绿色智慧化发展水平
加快构建全球领先的绿色发展示范港。推动绿色港口建设及清洁能源应用。继续推动港口岸电建设,进一步提升船舶岸电使用率,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探索适时出台强制性规定,要求进入排放控制区的船舶使用硫含量≤0.1%m/m的低硫油。加大清洁能源在港区内的使用,推广使用电动拖车和堆高机,研究试点氢能拖车。鼓励游船和港作船舶使用电能或者LNG动力。新增港作拖轮加装尾气处理设施,加大港口船舶水污染物监测防治工作,提升深圳本地船舶含油污水处置能力,完善港城融合的绿色发展格局。到2025年,深圳港码头岸电使用率达到10%以上。
推进国际一流的智慧发展示范港建设。积极推进自动化码头建设,推动港区作业区龙门吊远程操控、岸桥远程操控、拖车无人驾驶等自动化技术应用,提升港口运营效率。推广5G和区块链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在深圳港及组合港的应用。推行货车进港作业预约机制,推动深圳港进出口作业流程无纸化,进一步提升港口智慧化水平。
建设港口公共数据平台。依托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圳港主题数据库。按照统筹协调、数据驱动、安全可控、多方参与的原则,推动深圳港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实现港口公共信息互联共享,提升智慧港口运营水平。